皇城以南,一片金碧辉煌的别墅群格外引人注目易方达证券,这些建筑池馆台榭,当时第一,堪称京城最奢华的宅邸。某日,御史中丞崔宽突然下令,派遣一支拆迁队悄然进入这片豪宅区。在众多围观百姓的惊叹声中,那些第舍宏侈的豪华别墅被一一毁拆,场面令人唏嘘不已。
与此同时,在邠州行营内,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。中书令郭子仪与宾客们推杯换盏,歌舞升平,气氛热烈。突然接到密报后,这位位高权重的大臣脸色骤变,立即下令减坐中声乐五分之四,将原本奢华的宴会规模大幅缩减。
京城之中,深受唐代宗宠信的京兆尹黎干也突然改变作风。这位平日出行必带百余骑侍从的高官,竟在一日之内将随从骤减至止存十骑,其低调行事的举动令同僚们大感意外。
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,实则都发生在同一天。从京城到地方,从朝廷重臣到地方小吏,短时间内变奢从俭者,不可胜数。这股突如其来的节俭之风,其源头正是杨绾被任命为宰相的重大人事变动。
(一)公平分配津贴
展开剩余78%杨绾出身于儒学世家,自幼天资聪颖,敏识过人。成年后更是好学不倦易方达证券,博通经史,展现出过人的学识修养。在唐玄宗亲自主持的特科考试中,他以辞藻宏丽的文采和精通诗赋的才华拔得头筹,被破格提拔为谏官。
安史之乱爆发后,叛军攻陷长安,杨绾等旧臣被囚禁在京城。当他得知肃宗即位于灵武的消息后,历经千辛万苦逃出敌营,跋山涉水赶到灵武觐见新帝。当时新朝初创,急需贤才,杨绾的到来令众臣和唐肃宗都欣喜不已。他很快被任命为中书舍人、兼修国史。
作为皇帝的机要秘书,杨绾因年长资历深而被尊称为阁老。按照官场惯例,他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领取本部门五分之四的办公津贴。但杨绾坚持公平原则,认为同僚们既然官职待遇相同,就应当悉平分之,不应因资历差异而区别对待。在他的坚持下,办公津贴开始实行平均分配制度,这一举动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。
(二)清廉为相
在担任吏部侍郎期间,杨绾曾上奏指出科举考试的弊端,成功说服唐代宗废除了容易滋生走侥幸之路的童子科考试,此举令天下高其议。后来主持官员选拔工作时,他鉴别人才公正严明,人服其公,树立了良好的官场风气。
尽管杨绾极力避免卷入政治斗争,但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仍难独善其身。当时奸相元载把持朝政,多数朝臣出于各种目的多附之。唯独杨绾如一股清流,孤立中道,清贞自守,坚持公事公办,从不私下拜谒权贵。元载嫉妒杨绾的声望,一直对他进行打压。在协助唐代宗诛杀权宦鱼朝恩后,元载以鱼朝恩曾管理国立大学有辱斯文为由,建议提拔杨绾担任国立大学校长。表面上是尊重,实则是想将他调离实权岗位。
然而元载的阴谋因其自身贪腐而破产。他卖官鬻爵、官由贿成的恶名,与杨绾清廉自律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。杨绾在百官中的良好口碑,使唐代宗不仅否决了元载的建议,反而将杨绾列为宰相候选人。元载伏诛后,众望所归的杨绾终于拜相。
诏令一出,朝野相贺。杨绾累表恳让无果后,毅然肩负起治国重任。
(三)革除积弊
杨绾拜相后,立即着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,力图重振大唐雄风。
在官员制度方面,针对各州刺史普遍兼任团练与守捉使掌管兵权的现状,杨绾条分缕析,以官号重复为由,建议罢天下团练、守捉使。这一改革极大地理顺了军政关系。
在地方治理上,杨绾恢复了唐代旧制,规定地方刺史必须收到朝廷鱼书后方能离任。同时削减观察使权力,取消其擅自停职刺史的权力,规定观察使只能上报劣迹,不得干预地方政务。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权力滥用。
在军事改革方面,杨绾建议朝廷根据地域大小规定各镇兵员定额,严禁藩镇私自募兵。他还将州兵划分为官健和团结两类,明确官兵与民兵的职责,大大提升了军队战斗力。
在俸禄制度上,杨绾首先提高京官俸禄,再统一地方官员薪俸标准,解决了州县官俸不一的乱象。这些改革使上下有序,法制粗立,为朝廷重振奠定了基础。
(四)鞠躬尽瘁
杨绾一生严于律己,生活简朴。虽居高位,却从不置办家产。他将俸禄随月分给亲故,直至分完为止。他学识渊博,结交皆一时名流,但绝口不谈名利。当发现有人想借机谋职时,便大谈玄理,使对方知难而退。随着声望日隆,天下雅正之士争趋其门。
就在唐代宗准备进一步推行改革之际,拜相仅十日的杨绾因过度操劳旧病复发,突发中风。代宗特许他在中书省边治疗边办公,遇要事必亲自咨询。杨绾多次请辞,代宗坚决不允。病情加重后,代宗每日遣使问疾,令御医旦夕在侧。杨绾病逝后,代宗震悼久之,辍朝三日,痛心地说:天不欲使朕致太平,何夺绾之速也!
杨绾为相仅三月,却大刀阔斧改革弊政易方达证券,使朝政焕然一新。他历官有素丝之节,居家无匹帛之余,被后世誉为能使淫侈改度的贤相。这位花甲之年辞世的贤臣,用生命诠释了:人生的价值不在长短,而在深度与厚度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