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0月9至18日,2025中美青少年行进乐中国巡回展示交流活动,在北京和深圳成功举行。本次活动以行进乐为载体,为中美青少年学生架起了人文交流的桥梁金砖财富,让他们在交流体验中加深了解,建立友谊。
10月14至18日,来自美国旧金山圣何塞山谷克里斯汀学校、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克拉克斯堡高中和托马斯·S·伍顿高中的近两百名美国青少年与三千多名深圳青少年,先后在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、深圳人才公园举行了两场大型行进乐交流展演和巡演活动。活动中,中美两国青少年密切协作,共同演绎了精彩的行进乐曲目,不仅展示了各自独特的一面,更奏出了同场的“合作节拍”,展现了青少年人文交流的青春活力。
活动期间,美国青少年还走进南头中学,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蛇口校区、新校区,南山外国语学校(集团)高级中学,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华侨城高级中学,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开展人文交流活动,并与区内学校签署中美青少年人文交流友好学校合作备忘录。
以艺术为媒深度对话
“我们都重视友谊”
“音乐是无需翻译的通用语言,‘行进乐’更是青春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完美共鸣。”在托马斯·S·伍顿高中师生家长一行到访育才中学新校区后,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校长姚晓岚致欢迎辞表示,当中美两国青少年在音符跳动和文化交流中碰撞,每一个音符都将成为情感共鸣的纽带。这次活动,是中美两国青少年以艺术为媒介进行的一次真诚而动人的深度对话。“你们今天的每一次同台切磋,每一个友好微笑,每一次坦诚的交流,都在为这座跨越太平洋的友谊之桥添砖加瓦。”
“虽然我们两所学校相隔很远,但我们有很多共同点:我们都关心学习金砖财富,我们都重视友谊。我们都相信年轻人,你们有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。”到访育才中学新校区的交流团团长Susan Eckerle致辞时说,“当我们一起度过这段时光时,我希望你们能倾听、学习和欢笑,使这次访问成为我们学校和我们国家之间许多友谊的开端。”
活动期间,交流团参观了育才中学新校区港澳DSE部、图书馆、科创社等,感受浓厚校园文化与科创魅力。在艺数空间,育才中学学子演奏钢琴并邀约美国学生现场演奏,让音乐搭建中美学子友谊的桥梁。
中美学子互赠明信片
“能够在这里交到朋友”
随后,中美学生们分为两组互动,其中一组进入春韵文学社,另外一组则进入教室体验写毛笔书法,感受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。在育才中学春韵文学社,中美学子互赠明信片,氛围温馨友好。
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”作为“东道主”,来自育才中学的陈睿敏同学向托马斯·S·伍顿高中的Adrian同学送上明信片,他们用《论语》拉近情谊,表达与远道而来的朋友互相学习交流的喜悦之情。Adrian则在明信片上对陈睿敏表达感谢:“很感激有机会来到中国体验,也非常感谢你教我书法。”
采访中Adrian介绍,写明信片时陈睿敏教他用中文写他的名字,还向他介绍了孔子等中国文化。“我觉得这非常酷,而且我自己也写了一点书法,感觉很棒!”Adrian认为,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这句话非常能够代表这次活动的精神,能够在这里交到朋友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。
“校园很美,城市也很美。”这是Adrian第一次来到深圳。谈到深圳,他认为这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,此次到访的育才中学更是比他见过的其他高中都要大得多。“我很高兴能来到这里,我喜欢在这里表演、喜欢为我们营造的氛围。”
“我觉得Adrian以前对中国文化是有一定了解的。”交流过程中陈睿敏同学发现,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朋友并不是对中国一无所知。在与Adrian的交流互动中,她了解到Adrian的个人爱好,感受到“世界的差异性”也了解彼此的共同点,“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活动”。
在互动过程中,托马斯·S·伍顿高中的Peter同学和来自育才中学的成予涵同学也互赠明信片,还聊起了彼此的生活情况。“有一些差异,但也很相似,这很有趣。”
“我刚来这里时,就被它震撼到了。”在Peter来看,深圳既非常现代化又如此年轻,是一座非常有趣的城市。“这所学校也很酷,因为有很多新的、现代化的东西。”在深圳感受到不同的文化、了解到很多酷炫的事物,Peter对在深圳、在育才体验到的一切印象深刻。“我回家后会把这些都分享给我的朋友。”
活动最后,一场充满青春与热情的“中美友谊排球赛”举行,中美学子在体育互动中结束这场收获满满的交流之旅。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伍曼娜
摄影:南都N视频记者 霍健斌金砖财富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