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守孤城,捍卫天下,以数千疲惫之师,抗击百万日益壮大的敌军,屏障江淮要地掌柜配资,遏制叛军锋芒。若非如此,大唐江山恐将倾覆,这究竟是谁的功勋呢?(韩愈《张中丞传后叙》)
张巡,祖籍蒲州河东(今山西永济西),自幼聪颖过人,饱读诗书,尤其精通兵法韬略。开元年间,他高中进士,被任命为真源(今河南鹿邑)县令。然而,由于不愿趋炎附势、巴结权相杨国忠,他在官场中始终郁郁不得志,被排挤在权力核心之外。天宝十四载(755年)寒冬,唐玄宗最为宠信的范阳、卢龙、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突然发动叛乱,率领十五万精锐边军南下,史称安史之乱。当时的大唐王朝已承平百余年,中原百姓早已不知兵戈为何物,叛军铁骑势如破竹,很快攻陷东都洛阳。安禄山在洛阳登基称帝,建立大燕政权,与唐朝分庭抗礼。
天宝十五载(756年),安禄山派遣大将张通晤率军攻占宋州、曹州等地,当地守军望风而逃。张巡闻讯后,愤然挺身而出,自发招募义军抵抗叛军。在他的感召下,千余名热血志士纷纷响应,跟随他转战中原,屡次重创叛军。然而,由于叛军势大,张巡不得不率部退守战略要地睢阳。睢阳地处中原与江南的交通咽喉,是保卫江淮地区的最后屏障,战略地位至关重要。当时驻守睢阳的是许远,他久闻张巡的军事才能,自愧不如,便主动将指挥权让与张巡,甘愿担任副手,协助张巡共同守卫这座生死攸关的城池。
展开剩余58%至德二载(757年),叛军新首领安庆绪(他通过弑杀养父安禄山夺取权力)派遣大将尹子琦率领十余万精锐部队,包括同罗、突厥、奚等部族骑兵以及杨朝宗部叛军,大举进攻睢阳。叛军意图夺取富庶的江南地区,一旦得逞,战局将彻底逆转,大唐王朝恐将万劫不复。而此时睢阳城内仅有七千守军,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,张巡临危不惧,指挥若定,连续击退叛军二十余次疯狂进攻。朝廷为表彰其功绩,加封张巡为御史中丞,许远为待御史,以示激励。然而,朝廷的援军却迟迟未至,睢阳的处境依然岌岌可危。
叛军见强攻不下,便改变策略,采取长期围困战术,企图饿死城内守军。到了七月,城中粮草已消耗殆尽,士兵每天只能分到一勺米,不得不以树皮、纸张充饥,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,全城仅剩千余人尚有战斗力。在这生死存亡之际,为激励士气,张巡忍痛杀死自己的爱妾,将其烹煮分给将士们充饥(这一行为虽令人震惊,但在当时极端环境下实属无奈之举,我们不应以现代价值观苛责古人)。将士们被张巡的壮举深深感动,纷纷表示誓死守城。
与此同时,御史大夫贺兰进明率领的唐军驻扎在临淮,许叔冀、尚衡等部也驻军彭城,但他们都被叛军的强大所震慑,置朝廷救援诏令于不顾,不敢出兵解睢阳之围。叛军见睢阳孤立无援,便加紧攻势。张巡率领饥饿疲惫的士兵继续浴血奋战。十月初九,终因寡不敌众,睢阳城陷。张巡、许远以及姚门言、雷万春等三十六位将领被俘,他们宁死不屈,拒绝投降,最终全部壮烈殉国。虽然叛军攻占了睢阳,却付出了十万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,再也无力南下进犯江淮。不久后,唐军展开反攻,收复睢阳,化解了这场危机。后来,唐肃宗李亨感念张巡的忠勇,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、邓国公,并为其立庙祭祀,以表彰他力挽狂澜、拯救大唐的丰功伟绩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